連續劇裡的歷史課(二)

成均館緋聞不只是台灣標題下的什麼「梁祝」、古裝版F4,
吸引人看下去的動力,除了俊男美女之外,
更是青春的夢想,
即使是在黨爭白熱化的朝鮮王朝,
也有一群熱血青年,為著今上的「蕩平策」而努力,
希望突破世襲的黨派之見,創造新的局面。

人生勝利組,兩班之子弟:李先峻、河仁守、文在信
就從這些小朋友的家庭開始說起吧。

他們應該是在七、八歲的時候,先進入書堂就讀,
家住漢城的他們,在年滿十五歲,完成書堂課程後,
便可進入政府設在漢城的「四部學堂」(設在漢城的東、西、南、中四學),
每校名額100人。
畢業後參加生員科、進士科考試,通過後可進入成均館就讀,
接著便能參加文科考試,朝向高級文官之路邁進。

李先峻的父親左相大人,是正一品官員,
當時另有蔭敘制,三品以上的官吏,其長子不經過科舉,也可直接入仕。
所以李先峻不參加科舉,不讀成均館,一樣可以從正七品官開始。
掌議是兵判(正二品)的長子,也可以從正八品官開始,
桀驁比較特別一點,
他是大司憲(從二品)的次子,但家中長子(桀驁的哥哥)已經身故,
若皇帝批准,他也可以蔭敘,但是官階還要再遞減一等,從正九品開始。

如果這些少爺不想考試讀書,還是可以有出仕的機會,
不用像金允植那樣拼命啊。

再說,成均館的課業又不輕鬆,來看看這張考試清單:

  • 每日:日講
  • 每月:禮曹月講
  • 逢雙月:旬頭殿講(每逢雙月,由皇帝圈選出部份儒生參加考試)
  • 春秋兩季:到記科(出席到達一定點數後才能參加的考試)
  • 節日製(人日節、上巳節、七夕節、重陽節的考試)
  • 柑制(濟洲島貢上黃柑時的考試,劇中有出現)
  • 謁聖試(皇帝參拜完文廟後,親自為儒生出題)

出處:廷銀闕著,劉徽譯,成均館羅曼史(下冊)(台北市:蓋亞文化,2012年),頁84-85。

所以小說裡面,大家都很拼命在唸書,經學也讀,西學也讀,很累的啊。
螢幕截圖 2014-06-02 22.54.41
對了,我一直很懷疑,韓國人不是也很重視多子多孫嗎?
怎麼劇裡面的家庭都男丁單薄啊?
(反正這只是連續劇,人物單純才好,順便節省製作經費~)
原來,依據朝鮮開國時的經國大典,
庶出的孩子不得參加科舉,
所以妾的兒子生再多,也沒有當官的機會。

設想:若金允熙果真變成兵判家的小妾,就算她擁有申師任堂的才學,
File:50000 KRW 2009 ob.jpg
即使教子有方,她的兒子也不可能參加科舉,更沒機會成為儒學大師。
(下圖為李珥,申師任堂之三子。)
File:5000 won serieV obverse.jpeg
現實真殘酷。

官員們除了家族世代相傳的私有土地,
擔任官職者,又可得到國家授予的收租地,
得以掌控巨大的財富。
但不論土地和官職,都是有限的資源,
為了捍衛既得利益,
官員必須設法鞏固自身及子孫的出仕機會,
限制妾的子孫不得參加考試,減少競爭者,是一種方法。
在黨爭中設法打擊對手,也是一種方法。

黨爭的歷史看的我眼花撩亂,
老論、少論、南人之間分分合合,
就算有專書,也是看得很頭大。

說到黨爭的原因,
其實自朝鮮開國以來,老臣與新貴之間便有著權力鬥爭,
加上學術的主張有別,士子們為了捍衛心中的真理,
老師與學生、同窗與同鄉,就此結成派系,而且是世代相襲!

要是再遇上國王有王位繼承的困擾,
(太祖、太宗、世宗、世祖通通都遇上了~)
或是無法駕馭臣下,
(燕山君、光海君、肅宗也都遇上啦~)
可以爭吵的事,就又多出好多樁呢。

在朝鮮時代,
除了擁有土地、收取田租之外,
沒有其他創造財富的方法,
經營商業,要有官方特許(參見這篇六矣廛與亂廛),
從事手工製造、或學習專業知識,
既無法獲得尊重,更難贏得財富,
大家只好為有限的資源爭的你死我活,
就跟今天的台灣一樣。

台灣現在的許多財富,都綁在房地產上了,
既得利益者仰賴房地產,就像朝鮮時代的韓國兩班仰賴田地一樣,
我們買房子的希望,和金允植的出仕機會一樣渺茫。

回顧這段黨爭歷史,我目前能想到的就是:
資源有限,爭也爭不了多少,
想辦法創造新的財富,才是王道!
(就像金允熙意外進入成均館,創造出與李先峻結婚的機會,
也為弟弟金允植帶來新的發展契機!詳情請見續集奎章閣之戀。)

所以啊,成均館緋聞,真的不只是愛情偶像劇。
(其實好像是:不管什麼內容,最後我都會往錢的方向思考,真冷血。)

參考資料:簡江作,韓國歷史(台北市:五南圖書公司,1998年)。

後記

怎麼開始追這部劇的,請容我細說從頭:

迷妹一發不可收拾,呼朋引伴到拍攝現場的故事: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