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沒有把曼谷列入旅行計畫,
雖然從二十年前就有很多朋友推薦,
但我堅持不拜佛寺、不想騎大象、不想看人妖,
如果只是吃吃喝喝純度假,似乎也不一定要去曼谷。
轉眼來到四十歲,終於拜訪了朋友們說的度假天堂。
第一天抵達曼谷,從熟悉的7-eleven開始逛起,
買回微波的蝦仁炒飯,吃了幾口,
看著細細的、長長的、不怎麼黏、吃起來乾乾的米,
猛然想起:
這是不是傳說中的在來米?抑或是泰國香米?
想起每次講起日治時代,日本人改良蓬萊米,
跟學生解釋原本「在來米」,學生一頭霧水的表情,
趕快把握機會,拍下照片。
邊吃邊回想,出國旅行吃到的米,好像都是這種米。
下圖是我們熟悉的臺灣圓圓黏黏米飯(長榮航空飛機餐):
這是從香港出發的航班,供應的細長乾鬆米飯:
海外中餐館的米飯,也都是乾乾鬆鬆的米居多,
在奧地利薩爾斯堡吃到細長米做成的中式炒飯:
土耳其餐館裡,搭配羊排的米飯也是細長米:
回想起來,在歐洲旅行太久,麵包、麵條、炸薯條吃多了,
想吃飯的時候,
真的是在日本餐廳,才能吃到解鄉愁的臺灣白米飯呢。
天天在臺灣吃臺灣米,不覺得有什麼特別,
出國吃其他米飯不習慣,才想念臺灣米的好味道。
世界上多數國家吃的是秈米,
「在來米」也是清朝統治時自中國傳來的秈米,
蓬萊米則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,引進日本米並加以改良的產物,
這篇台灣大學磯永吉小屋 蓬萊米溯源
對臺灣米的品種演變,有更清楚的說明喲。
當然,來到泰國旅行,吃飯絕對不是問題,
泰國可是世界稻米生產大國,秈米、香米樣樣有,
參見新聞:泰國2017上半年稻米出口重奪世界第一
歷史課本寫過,北宋時從越南占城引進早熟稻,
也寫過清領時代,臺灣向中國輸出稻米,並以賺取的金錢購買日用品,
但是沒時間介紹,
康熙61年,清廷從暹羅(泰國)進口了白米30萬石,銷往廣東、福建,
曼谷的唐人街博物館內,也有專區展示暹羅華人從事稻米貿易的情況,
有分離米穀的米篩:
檢驗米質的竹編米篩:
米商的樣品小包:
檢驗米質量的工作台:
看著琳瑯滿目的各種道具,米穀的世界真是深不可測。
最後一個出乎意料的發現,臺灣也能吃到泰國米,
根據新聞報導,
加入WTO以後,臺灣每年從國外進口14萬公噸的米,
據海關統計,其中泰國米便佔了1萬1千公噸,新聞報導在此。
下次到家樂福買米的時候,
再來看看貨架上的白米,
然後要講在來米的時候,看是拿兩把生米給大家比較,
還是研究一下,用在來米煮點什麼異國美食好呢?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