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十歲的生日禮物

跟小時候的日記說再見。
2016-02-12 15.46.02
從高雄娘家一路搬到宜蘭,在衣櫃沈睡的舊信和日記,
終於在四十歲的生日過後第二天,送進了資源回收站。

能夠勇敢跨出這一步,
得自農曆
年前,在圖書館借到的這本書:
2016-02-08 07.51.52
我只有四十歲,但本書談到的現實問題,
是可以早做準備的。

當然我還用不到分配遺產、老後活動規劃,
不過有一件我現在就可以進行的準備,
那就是:減少手邊物品的數量。

一是,人的體力會越來越差,
能整理的範圍會越來越小,
需要打理的物品越少,日子會比較輕鬆。

這點我非常同意,
看過外婆從七十歲到九十歲的變化,
就知道,留下的東西再多,將來老了也是用不了多少。
自己不動手,還是得讓家人幫忙清掉。

萬一生病,家人照顧你都來不及了,
更不可能有心力去整理環境,
要是原本環境就很亂,還會江河日下哦。

二是,整理遺物對家人來說,是非常困難的事。
照片、書信、日記,哪些該看?哪些該留?哪些該丟?
當事人不自己先整理,後人真的無所適從。

就算事先封在箱子,告訴家人可以直接丟掉,
為了確認是一般垃圾還是資源回收,
家人還是要打開來看的。

作者還舉了幾個意想不到的例子,
像是:
一位國中校長在身故之後,
家人發現了他收藏的數百卷A片錄影帶,
丟在社區的垃圾處理場難為情,又不能資源回收,
最後總算載走請別人處理,
經手處理的家人要死掉多少腦細胞啊?

另一個案例是,太太要把先生收藏的文物拿去變現,
卻發現商家的收購價低的可憐。

還有一位爸爸常告訴兒子,
將來要把價值一百萬的古董花瓶留給兒子,
兒子卻說:我寧可現在就拿到一百萬現金(比較有用)

當然可以請人來整理,請看這張收費表:
2016-02-10 13.09.44
坪數越大,收費越高,看來將來也會是台灣熱門產業。

當我用「遺物整理」做為關鍵字來搜尋時,
得到的結果常是苦惱的後人詢問,
要全部把衣物燒給亡者嗎?物品需要燒哪些?
還堪用的可以送人嗎?有沒有什麼忌諱?

在世的心頭好,身後可能會變成別人的苦惱。

在康健雜誌〈熟年整理,擁有清爽下半生〉一文中,
看到零雜物作者Phyllis的例子,
她用五年的時間,才整理好母親的所有遺物。

本來覺得哪有那麼誇張,整理遺物要花五年?
當我動手整理自己的舊日記時,
發現這果然是龐大的工程。

原先估計,區區三箱舊物,應該只要一小時吧?
結果……用了三個小時。

日記我都沒再開來看過,直接丟進回收箱。
比較費時的是,
要把日記本、塑膠頁或書套、裝訂的鐵絲線圈拆開。
(默默筆記:以後買日記盡量選同一種材質的)

大學時的手帳,也進了回收箱,
工作手帳則全數留下,因為偶爾還是會參考。

倒是手帳裡出現已經離婚的朋友結婚謝卡,
讓我苦惱了好一陣子……該留下紀念嗎?

處理完日記之後,
我又動手處理了裝滿三個喜餅盒的學生卡片,
和兩大本陳年教學檔案(再花三小時)

留下卡片的原則,是根據這本書:
2015-08-17 10.37.57
看到會開心的卡片再留下,其他的慢走不送。

以前真的覺得丟掉卡片很對不起孩子們,
但熟年整理的作者提醒,
很多孩子長大以後,
看見爸媽還留著他們小時候的作文、美勞,
會很難為情地說:那個趕快丟掉啦 *^_^*

要記住的是卡片上滿載學生的愛和感謝,
期許自己今後也要一樣努力。

教學檔案裡,已經不合時宜的證照、講義也丟了,
鼓勵自己要與時俱進。

清完日記、卡片,空間重新分配,
夏天的衣物箱可以順利擺進我的衣櫃,
不必再跟孩子的衣物擠在一起。

書櫃裡本來擺放學生卡片和教學資料的兩個空格,
現在一格擺放想留念的日記、相片書,方便拿出來回味,
另一個擺放十五年來的教學工作手札和心動的謝卡,
隨時可以為工作充電打氣。

其實我大部分的物品,都已經簡化又簡化,
衣物、保養品比婆婆媽媽還少,
連睡覺的棉被,都改成登山睡袋,可水洗又好收納!

身為老師,最難割捨的書和教具,
也從滿滿兩大櫃,簡化到剩下一櫃。
(感謝Tazze,我已經賣掉79本,Tazze不收的也都捐了)
現在授課時數不足,以前覺得會給學生看的東西,
這幾年來發現根本派不上用場,
而且紙張漸漸發黃,塑膠活頁還會發霉,
教具真的要留心汰換呢。

二十幾趟自助旅行的資料,
也在去年簡化成幾本檔案夾的量。
這幾趟出國旅行,買紀念品的手筆也比以前小多了。

感謝這本書,讓我終於動手丟掉最難割捨的舊日記。

在這之後,我又陸續整理了冰箱、衣櫃的抽屜,
還說服老公清出一袋不合穿的舊衣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